頻道總排行更多
新聞內容
共青團漢中市委保密知識宣傳欄—一則報告“揭秘”個人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的形勢
發布時間:2020-05-13 作者:團市委 點擊:0次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封面智庫近日聯合發布國內首份基于百萬問卷調研的《中國個人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揭示了個人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面臨的嚴峻形勢。
此前,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與封面智庫聯合發起《你的隱私泄露了嗎?——個人信息保護情況調研》問卷調查,共回收問卷1048575份。
《報告》顯示,超七成參與調研者認為個人信息泄露問題嚴重:26%的人每天收到2~3條甚至更多的垃圾短信;20%的人每天收到2~3個甚至更多的騷擾電話;多達81%的參與調研者經歷過對方知道自己的姓名或單位等個人信息的陌生來電;53%的人因網頁搜索、瀏覽后造成個人信息泄露,被某類廣告持續騷擾;租房、購房、購車等信息泄露后被營銷騷擾或詐騙高達36%。
這個數據讓大家做何感想呢?很多的人認為個人信息的泄漏是相關機構和部門監管的問題,這種現象確實存在,但是是否有人想過,自己信息被泄露其實自己也是“幫兇”呢?
一、舊手機,換新手機時,很多人會將舊手機轉賣。盡管很多人將舊手機恢復到“出廠默認設置”,甚至將其格式化,但通過技術手段,專業人員還是可以把舊手機里的短信、通訊錄、軟件甚至瀏覽記錄等全部恢復,就連支付賬號、信用卡信息也可能被還原。小編提示,換新手機時要盡量“喜新不厭舊“哦。如果確實有出售的必要,也要提前做好清除的工作,防止個人信息泄露。
二、各類單據,快遞單、車票、登機牌、購物小票、辦理手機卡的業務單、水電費賬單……這些單據都可能導致個人信息泄露。小編提示,自己的單據不需要的時候一定要撕碎或擦除并且謹慎處理。
三、公共WiFi,若在智能手機的網絡設置中選擇了WiFi自動連接功能,就會自動連接公共場所WiFi。但WiFi安全防護功能比較薄弱,黑客只需憑借一些簡單設備,就可盜取WiFi上任何用戶名和密碼。小編提示,蹭網有危險,入網需謹慎,盡量將手機設置成不自動連接,不然,就很有可能造成個人信息泄露。
當自身遭遇個人信息泄露并面臨侵害時,相當一部分人抱有僥幸心態,大部分人選擇了較為被動的處理方式,僅有少部分人采取了積極行動。你若不維權,難怪會被信息泄露侵權。如果個人信息遭泄露,社會還是預設了許多管道供個人申訴、維權。譬如,向公安部門、互聯網管理部門、工商部門、消協、行業管理部門和相關機構進行投訴舉報,請求介入處理。嚴重的話,還可依據《侵權責任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通過司法程序維護合法權益。
保護個人隱私信息安全的建議
在日常生活中,證件復印件要注明提供給什么機構、什么用途、并注明他用無效;扔掉快遞外包裝,一定要涂抹、處理掉姓名、電話等個人信息;不使用的賬戶,及時申請注銷,避免信息外泄或被非法或缺的可能。不要在電腦、云盤等地址存儲銀行賬戶密碼等敏感或隱私信息;不要為了貪圖小便宜、獲贈小禮品而提供家庭住址、聯系電話、工作單位等信息。注銷手機號時,一定要解除手機號與銀行卡、支付寶、郵箱等賬號的綁定;只登錄安全可信的WiFi,不點擊或瀏覽不知名的網站等。(來源:中國信息安全博士網)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共青團漢中市委健康教育宣專欄——健康教育知識宣傳(六)
下一篇:沒有了